6月6日人民网报道:和其他违规楼堂馆所现象相比,培训中心的违规不仅涉及立项审批、招投标和建设过程,更体现在建成后的运行过程之中,隐蔽性大,危害也大。培训中心重复建设、豪华成风、功能异化的背后,藏着权力寻租的隐忧,透出监督管理的深层弊端。 时下,各地“培训中心”可谓雨后春笋,特别是风景名胜区,建筑风格迥异、掩映绿树丛中的各类“培训中心”数不胜数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国尚未进入商业酒店序列的各级党政机关、大型国企的培训中心至少超过一万家。而在黄山、庐山、北戴河、三亚等著名景区,悬挂“某某培训中心”招牌的建筑比比皆是。 余刚律师与主持人 余刚律师认为,培训中心靠“自己人看着自己人”的内部管理模式存在明显硬伤,自己监督自己等于没有监督,要引入外部监督模式修补公务消费的管理漏洞,让模糊化和自主化的行业培训机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监督制约机制,只有当预防腐败滋生的机制得到完善和健全,才会避免豪华培训,从而还原培训中心的本来功能。 另外,要通过体制调整和市场化改革,让目前官办的培训、会议和后勤中心转型,向企业法人转变,自负盈亏,独立经营,而政府则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培训场地,这样,才能更加及时有效堵住制度漏洞。 |